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马海军副教授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在国际综合性高水平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3+2’Cooperation Pattern of Amphipathic AIE Phototheranostic System for Multimodal Image-Guided Synergistic Type I/II Photodynamic-Photothermal Therapy”的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马海军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陆治香教授、清华大学危岩教授、香港科技大学Ryan T.K.Kwok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教授,宁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本研究针对常规光诊疗剂在肿瘤诊疗过程中存在光漂白及功能单一等缺陷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种“3+2”复合模式的双亲性AIE光诊疗剂—TDTMSB,其展现出长发射波长、大Stokes位移(300 nm)、较小的能级;同时,TDTMSB具有高活性氧生成能力(1O2, ·OH和·O2−)和光热转化效率(40.5%)。此外,TDTMSB对恶性肿瘤可实现荧光成像、光声成像、光热成像的多模态成像效果以及I/II型光动力治疗(PDT)协同光热治疗(PTT)的光疗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多功能纳米诊疗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策略。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002/advs.202507956